今年将是淀粉及深加工行业非常关键的一年,东北地区逐渐恢复玉米原料优势以及对淀粉市场的影响力,玉米淀粉及深加工布局正在北移,竞争格局逐渐发生改变,产业整合蓄势待发。
4月19日,在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八届三次理事会议上,中国淀粉工业协会会长佟毅做出以上表述。
2016年,中国正式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保障了玉米市场的平稳运行。同时,中国启动了对饲料企业的补贴,促进玉米消费。重新出台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鼓励政策,也使得深加工产能大幅提高。
如今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艾格农业首席研究顾问刘爱民称,2017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3545万公顷,比上年下降约132万公顷,降幅3.6%;2017年玉米总产量达到2.16亿吨,与上年差异不大,仅小幅减产约366万吨。
与此同时,2017年,玉米淀粉产量在上年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再次明显提高,达到2595万吨历史新高,比2016年大幅增加336万吨,增幅15%。2017年,中国玉米淀粉总产能近4000万吨,行业平均开工水平65%左右。同时,当年玉米淀粉需求大幅增长13.8%,达到2550万吨。
刘爱民提到,“前10家玉米淀粉企业(集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7.2%。由于国家放开玉米深加工新增产能的审批,加上近年企业投资、扩产积极性较高,预计2018年新增产能将超过500万吨,玉米淀粉仍处于产能过剩阶段,这将促进企业间的兼并重组。”
上述会议上,佟毅称,玉米加工行业作为农产品加工业,联结工农、沟通城乡、亦工亦农,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重要民生产业。不过,行业还面临系列问题。比如行业加工产业集中度还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合理、内生增长动力还不足、创新能力还不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特别是企业规模偏小、管理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优质绿色品牌加工产品缺乏等。
2017年,中国政府继续推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产融合发展等政策,玉米加工转化和去库存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但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取消了玉米深加工、生物液体燃料生产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行业还面临着企业环保费用导致的成本增加、种植业结构调整持续进行带来的原料供应缩减等挑战。
佟毅称,2017年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玉米种植收益较好,在东北地区甚至超过大豆,预计2018年春播季节玉米种植面积下降的状况可能逆转,甚至再度回升。同时,2018年,国内玉米消费总量将继续提高,预计将有1500万吨的增长空间,增至2.25亿吨。其中,玉米饲用消费预计将达到1.40亿吨,比上年增加500万吨以上,主要受益于饲料生产总量的提升以及国家对东北内蒙古饲料企业的补贴政策。玉米深加工产能将大幅释放,预计玉米深加工消费量将增加800万吨,至7300万吨。
此外,随着临储玉米库存的逐渐消耗,国内玉米供需缺口将持续拉大,长期来看玉米进口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由于国内玉米需求增加而优质玉米供给有限,必将推动玉米价格走高,预计2018年国内玉米价格将延续2017年底以来的上涨态势。